英國最近迎來了一個特殊新聞 —— 經證實,該國第一次誕生了體內含有三個人DNA的嬰兒。
目前,包括嬰兒性別在內的所有信息依舊處于保密狀態。
只能通過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HFEA)的表述得知,截至今年4月20日,這類嬰兒在英國的數量少于五名。
【資料圖】
這些孩子體內絕大部分的DNA依舊來自于他們的父母,但還有大約0.1%的DNA出自于第三位捐贈女性。
為避免孩子出生時患上致命的線粒體疾病,這些第三方女性捐贈了自己體內健康的線粒體。
而這些線粒體中的DNA,將在孩子體內代代相傳……
(示意圖)
這項技術的出現,主要面向的是患有線粒體疾病的女性。
線粒體病屬于母系遺傳。這意味著一旦母體存在缺陷,嬰兒也會受到影響,影響的往往還是最需要功能的組織,包括大腦、心臟,肌肉以及肝臟等。
可以說對于這些母親們而言,自然受孕就是一場賭博。
賭贏了,胎兒只遺傳一小部分有缺陷的線粒體,出生時可能相對健康。
賭輸了,嬰兒會患上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
紐卡斯爾大學的教授Doug Turnbull治療線粒體疾病患者已有數十年,據他透露,在英國,大約每3000到5000人中就有1人患有線粒體疾病。概率并不算低。
(患腦橋小腦發育不良6型的女孩,線粒體疾病的一種)
可怕的是,線粒體疾病還無法治愈。
嬰兒可能在出生后幾天、甚至幾小時內就死亡。
就算幸運長大,也有可能患上亞急性壞死性腦病等線粒體病,飽受腦損傷、肌肉萎縮,心力衰竭以及失明等折磨。
(截止2014年,來自英國的母親Sharon Bernardi因為線粒體疾病已經失去了7個孩子)
為了幫助這類家庭消除疾病遺傳風險,醫學界提出了一項措施 —— 線粒體捐贈治療(mitochondrial donation treatment)。
這在目前被視為讓他們擁有自己健康孩子的唯一選擇。
做法大概分為兩種。
第一種:
讓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以及捐贈女性的卵子,分別受精產生兩個胚胎。
在早期胚胎階段,將生母受精卵中的核取出,移植到捐贈女性去掉了核的受精卵中。
現在得到的就是一個具有父母遺傳基因,外加捐贈者健康線粒體的胚胎,最后再將其植入子宮即可。
第二種:
先讓母親和線粒體健康的捐贈女性提供卵子。
分別取出這兩個卵子中包含了大部分遺傳物質的細胞核,只保留母親的。
最后,把母親的細胞核植入捐贈女性已經“去核”了的卵子中。
現在得到的卵子就有健康的線粒體了,可以和父親的精子繼續進行受精。
由于線粒體中本身含有DNA,通過這種技術出生的嬰兒將繼承大部分父母的基因,外加極少量捐贈者的基因。
如此一來,就產生了一個孩子的體內同時含有三個人DNA的現象。
這種線粒體捐贈療法,由英國紐卡斯爾生育中心(Newcastle Fertility Centre)首創。
其實早在2015年,英國就已經批準此類技術的臨床實踐,以便治療和預防嚴重線粒體遺傳疾病。
然而當下他們并未立即推進。
全世界第一個依托這項技術出生的嬰兒,其實于2016年4月出生在墨西哥。
孩子的父母來自約旦,母親有四分之一的線粒體攜帶了Leigh綜合癥基因。
夫妻倆過去生下的孩子都夭折了,最終他們決定去紐約新希望生育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尋求幫助,并遇到了華裔醫生John Zhang。
在該醫生的建議下,他們嘗試了線粒體移植。
由于當時美國尚未批準這項技術,夫妻倆和醫療團隊只能前往墨西哥進行治療。
最終,孩子順利出生,不過此事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其中,主要的爭議都源自這種治療所帶來的倫理問題。
很多反對者認為,線粒體替換會觸碰到基因編輯的紅線。
一旦此類技術放開,就可能引發“設計嬰兒”及“優生學”等道德滑坡,出現種種以“避免遺傳疾病”為名的“嬰兒改造”現象。
也有人擔心,這項技術對孩子的成長有害。它導致的“三親”狀況可能造成親子關系混亂。
不過已經有學者對這些質疑給予了回應。
針對前者,學界認為線粒體捐贈技術改變的是致病突變的線粒體,而非細胞核基因。
這項技術僅限于預防和治療嚴重線粒體遺傳疾病。其目的是追求健康,和“設計嬰兒”等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再加上,沒有研究表明這類技術的使用會致使患有相應遺傳疾病的群體被歧視。
被扣上“倫理失當”的帽子顯然不合適。
針對后者,學界也澄清了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第三親”。
因為人類大部分的DNA都存在于細胞核中,“里面約有23000個重要基因”,決定了外貌、特質以及個性等重要方面。
而線粒體攜帶的DNA只有“約13個重要基因”,也就占胎兒所有遺傳物質的0.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不會影響重要特質。
這根本無法和父母所提供的基因相比較,因此捐獻者在遺傳學上不能被稱為母親。
隨著類似質疑被逐漸厘清,不少網友已經開始轉變看法:
“聽起來不錯。這將幫助那些否則無法擁有健康孩子的父母。”
“我清楚地記得體外受精技術剛出現時,我們同樣聽到了負面評價,這會得以實現,父母將有機會撫養一個不受疾病影響的孩子。”
“我明白未來有可能會產生負面問題,但我不覺得這項程序是錯的,因為它挽救了這么多的痛苦。保證生命的質量讓這種發展變成了一件好事。”
近些年,英國醫學界也將線粒體替捐贈治療慢慢付諸了實踐。
2017年,紐卡斯爾生育中心被授權開展線粒體捐贈,首批病例也于2018年獲得了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的批準。
不過為了保護孩子隱私,避免外界對相關人士的身份進行識別,具體人數并未公布。
為幫助更多夫婦接受治療,產下健康嬰兒,學界還將對線粒體捐贈實施進一步的評估和改進。不過這可能會是一個緩慢且謹慎的過程。
此外,接受線粒體替換的嬰兒是不是能百分百免于遺傳疾病,長大后又會不會產生其他突變,也都劃著問號。
這種治療沒準還會產生其他風險。
一些專家擔心將遺傳物質從一個卵子轉移到另一個卵子,可能會影響基因的表達方式。
擾亂基因的活動,有可能增加孩子日后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比如癌癥或者糖尿病。
以上種種問題都需要在未來花時間慢慢探索。
此次英國誕生的“三人DNA”嬰兒,也算是這條探索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質疑聲依舊存在:
“這變得像AI制作的藝術或攝影。描述你想要什么,它就會大量生產出來。很快,新生兒將擁有蝴蝶的翅膀和鱒魚的嘴唇,以及可拆卸、可更換的‘零件’或者你‘訂購’的其他任何東西......”
“我擔心這是創造超級人類的第一階段。他們不會遵守任何準則。我們已經看到外科醫生對各種名人進行了幾乎破壞性的整容手術,這些名人付給了這些外科醫生豐厚的報酬。那些擁有巨額資金的人將創造超級嬰兒,而其他人將繼續生下患有各種問題和疾病的嬰兒。我擔心道德倫理問題。所以我不認為這是值得慶祝的,反而為未來我們對社會所做的事情感到失望。”
“難道沒人考慮到孩子未來的身心健康嗎?我為那些無法自然生下孩子的人感到難過,但這是錯誤的。應該被禁止。”
可即便顧慮重重,“潘多拉的魔盒”已經被打開了。
有人估計,最終在英國每年可能有多達150個這樣的嬰兒出生。
人類醫學究竟是在改善生命,還是違背自然規律……估計要等很久以后才有答案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