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 ln)的聯合創始人。在硅谷,他是最有名的天使投資人之一,曾投資過60多家創業公司,其中就包括早期的Facebook。這個月,他和另一位學者克里斯-葉(Chris Yeh)合著出版了一本新書《閃電擴張》(Biltzscaling),講述了初創公司如何抓住時機快速擴張,打敗競爭對手,成為行業領跑者的商業邏輯。《財富》雜志和《哈佛商業評論》都對他進行了采訪報道。
霍夫曼這些年一直在研究公司的擴張之道。他一直強調,自己創業思維的核心就是“閃電擴張”。到底什么是“閃電擴張”?他解釋說:當一家公司需要真正快速增長時所做的事情,就是“閃電擴張”。比如快速建立一家公司,服務于巨大的市場,通常是全球市場,從而成為規模上的領跑者。
霍夫曼說,“閃電擴張”的靈感來自軍事用語“閃電戰”。這意味著,無論在戰場還是商場上,速度,都是出奇制勝、取得勝利的一個關鍵因素。你的決策和行動,要趕在競爭對手之前。
他在書中強調,我們正處在一種全球化的網絡時代。全球的運輸、商業、支付方式和信息流等,都在構成一個巨大網絡。一家公司必須要更快速地成長,才有可能擠到前面。否則,全球任何地方的競爭者都可能會冒出來擊敗你。
除了速度,還有規模?;舴蚵J為,一個企業,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更有價值。比如領英,當幾百萬人加入它時,它的價值才更加體現出來。
霍夫曼給出了一個比喻參照,把組織規模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來協助企業判斷自己是否要開始“閃電擴張”。
第一是“家庭規模”的組織,員工數量大概在15人以內。這時公司的重點是籌集資金,并確定產品或服務是什么。第二,是“部落規模“的組織,員工數量在百人以內。這時需要打造一個火爆產品。第三,是“村莊規模”的組織,員工數量數以百計。以此類推,后面還有數以千計的“城市規模”組織,數以萬計的“國家規模”的組織,比如谷歌、蘋果、亞馬遜。不同規模的組織,在公司融資,產品營銷,招聘員工的邏輯上都大有不同。
霍夫曼認為,當一家公司處于“部落規模”和“村莊規模”之間時,就可以“閃電擴張”了。因為,這時它應該已經推出一些產品或服務,掌握了一些數據,了解了競爭格局,能夠目標市場上站穩腳跟了。“閃電擴張”有時也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有力工具,它能使規模不大初創公司,利用速度和擴張戰略取勝,擊敗那些較大的競爭對手。
當創始人做“閃電擴張”時,怎么判斷公司能夠真正成長,而不會是冒險?霍夫曼也給出了幾個衡量標準:
第一,看是否能為擴張籌集到足夠資金。風險投資人的嗅覺足夠靈敏,當他們愿意為你投資5千萬或一億美元時,表明你的公司已經走上正軌。
第二,看你的公司能否吸引到頂級人才。真正“閃電擴張“的公司,就像一個人才驗證器,優秀的人更容易聚集過來。
第三,創始人自我檢測是否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擴張中的公司,也是變動中的公司。管理者要學會觀察各種變化,定位目標方向,然后做決策,最后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