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
美研制出迄今最小三維晶體管
美國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新的三維晶體管,尺寸不到當今最小商業晶體管的一半。他們為此開發了一種新穎的微加工技術,可以逐個原子地修改半導
中國“探月港”筑夢九天開創三項新紀錄
2018年12月8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零窗口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至此,這個有中國探月港美譽的衛星發射中心,在筑夢九天的道路上又開創三
美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了水痕跡
美國航天局10日說,美國奧西里斯-REx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了水痕跡,這些水分被鎖在貝努小行星的粘土中。初步分析顯示,貝努小行星存在
我研制出首臺套玻璃光學器件制造加工裝備
日前,記者從長沙市科技局組織的一場高校成果轉化對接會路演上獲悉,我國科學家歷經6年,研制出具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電機伺服驅動精密模
“大洋一號”起航執行中國大洋52航次科考任務
大洋一號科考船。張進剛 張嘉奇攝影報道本報青島12月10日電 (記者劉詩瑤)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大洋一號科考船于12月10日從青島自然資源
人類首次在太空3D打印出生物器官
據今日俄羅斯通訊社近日報道,俄醫療企業Invitro稱,俄羅斯宇航員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3D生物打印機,設法在零重力下打印出了實驗鼠的甲狀腺。
嫦娥四號踏上奔月征程 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我國成功發射沙特-5A/5B衛星 搭載發射10顆小衛星
12月7日12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沙特-5A 5B衛星發射升空,搭載發射10顆小衛星。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深海一號”入水
8日,武漢市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人聲鼎沸。人們聚集于此,見證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順利下水。
中國商業化“天地航班”即將開通 未來10年計劃發射15星
5日,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中國宇航學會主辦的天地航班——中國首次商業返回式衛星服務科學傳播沙龍在北京舉行。中國商業返回式衛星總
中國首款國產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誕生
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本源量子)6日晚間宣布,該公司研制的中國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合肥誕生。
高通推出全球首款7納米PC平臺—高通驍龍8cx計算平臺
在第三屆驍龍技術峰會的第三天,高通推出全球首款7納米PC平臺——高通驍龍8cx計算平臺。作為為下一代個人計算專門打造的驍龍8cx,可支持在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新型降膽固醇化合物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課題組發現了一個強效的促進膽固醇合成限速酶降解的化合物,這一化合物能降低膽固醇水平。國際權威期刊《自
歷時30年夢想照進現實 我國核電站有了自己的“中樞神經”
控制核電站一兩百個系統、近萬個設備運行和各類工況的DCS(數字化控制系統),被比作核電廠的中樞神經系統。安全級DCS可實現事故工況下反應堆
我國學者研制出“未來電動汽車電池”高性能催化劑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制出一種兼具優異催化活性與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為降低電池成本、推動應用開辟了新路。
中法海洋衛星獲得首批海洋動力環境數據
記者5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中法海洋衛星在軌運行1個月以來狀態良好,已獲取首批海洋動力環境數據。
新型納米線催化劑有望使燃料電池大幅降價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制出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美“獵鷹9”火箭發射64顆小衛星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3日成功將64顆小型衛星送入太空,創下美國本土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新紀錄。
新一代“絕影”四足機器人發布 具備跑步上下臺階能力
浙江大學及其孵化的機器人團隊4日發布四足機器人“絕影”的迭代版本。新一代“絕影”在原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算法,已具備跑步及上下臺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