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MSCI宣布,將指數里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10%,有26只中國A股將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外資或流入MSCI概念股。目前市場上有大概30只“MSCI主題基金”(各類型合并計算),多為指數型產品,這些是投資者布局MSCI最便捷的工具,但布局之前需要注意所跟蹤指數標的、跟蹤誤差、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等。
看準“MSCI主題基金”,抓住外資流入機遇
多位基金經理指出,目前MSCI概念指數基金跟蹤指數成份股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域,且低于主流寬基指數,有業績支撐且估值低的標的向上修復空間較大。
以“MSCI”為主題的基金,是投資者布局MSCI最便捷的工具,值得投資者關注。
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目前以“MSCI”為名稱的基金達到30只(各類型合并計算),基本都是指數型產品。有兩個指數跟蹤的產品眾多: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和MSCI 中國A股國際指數,別看這兩個指數名字相近,它們的成份股差異可不小。
跟蹤“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產品非常多,招商、易方達、南方、景順長城、建新、華夏、華泰柏瑞、富國等公司都有產品跟蹤。這一指數是2017年10月編制,屬于“過渡指數”,即指數跟著納入進程進行成份股變動。而從產品類型來看,供投資者選擇的有ETF、ETF聯接、普通指數基金以及指數增強型產品。僅計算去年成立的此類基金看,今年以來收益率多數在18%~19%左右。
也有一批基金跟蹤MSCI 中國A股國際指數,平安、新華、華安等基金公司都已經發布跟蹤該指數的產品,該指數2014年發布,是國際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使用的基礎指數,反映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A股未來真實樣貌。跟蹤這一指數的基金今年以來也獲得平均19.38%的收益。
另一大類名字帶有MSCI的基金或許跟MSCI擴容關聯度不大,更應該歸入“Smart beta”指數產品,它們的名字中往往還有價值、低波、質量、紅利等因子,最有代表性的要數中金所推出的一系列指數基金,包括中金MSCI中國A股質量、中金MSCI中國A股價值、中金MSCI中國A股紅利、中金MSCI中國A股低波動等產品。此外還有平安基金推出平安MSCI中國A股低波動ETF。
從業績看,加入各種因子的指數產品業績表現差異較大。比如中金公司旗下的MSCI四兄弟中,年內表現最佳的中金MSCI中國A股質量收益率超過33%;而中金MSCI中國A股低波動基金年內收益在16%左右,指數差異較大。
此外,還有偏重于某個板塊的,如前海開源MSCI中國A股消費指數型基金等,這只基金年內收益超過22%。(中國基金報)
積極捕捉MSCI投資機會,績優成長股更受關注
MSCI將A股納入系數從5%提高至10%,創業板股票更是首次被接納。多位私募人士表示,外資投資比例的提高將使A股市場的價值投資風格更為明顯,選股更加注重基本面。而創業板股票的納入也讓更多私募關注績優中小成長股的投資價值。
此次擴容,相關成分股由238只增至264只。私募人士表示,深入研究新增成分股,可以把握外資的態度,為相關投資提供幫助。
高溪資產執行董事陳繼豪表示,關注安全邊際較高、流動性較好、有業績支撐的大股票。MSCI納入A股后,數以億計的外資涌進來,他們在搶籌碼,當然會擇優選擇資源,白酒等藍籌股價創新高。但是短期對于小股票外資買進比較難。“我們最近在觀察跟蹤MSCI的資金流向,同時關注大摩、高盛等海外大行的研報,他們的分析很有參考價值。”
上海某中型量化私募投資總監稱,隨著A股國際化的進程,納入相關指數的比重越來越大,外資的持股規模和持股比重有望持續擴大,外資的話語權也不斷提升,價值博弈投資風格進一步強化。重點關注外資布局的時間窗口,尋找相關行業和股票的投資機會。
此次新納入的26只股票中有18只來自創業板;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北上資金通過深股通流入的資金為408.22億元,超過滬股通100億以上。可見外資對中小股票更加關注。多位私募人士表示,跟隨MSCI的資金流入,未來在投資過程中會更加關注績優成長股。
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說,MSCI的納入強化了市場對優質成長股的預期和關注。“我們認定,醫藥醫療行業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是最好的,所涉及的子行業很多,包括生物制品、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等,一批小型公司成長迅速,股價連翻數倍,醫藥醫療領域值得持續布局。”
星石投資表示,也在關注中小股票的資金流入情況,但更加看重的是企業基本面,更關注相關標的的成長性。在投資中,選擇有真實業績支撐、真正具有良好成長性的企業,享受優質成長股的長期復利。
雙隆投資總經理馬俊認為,從當前市場狀況來看,進入A股的外資主要是MSCI納入后的被動跟蹤增量資金,主動管理資金進來的體量還比較小,風格上對盈利的重視程度較高,并不能嚴格區分藍籌或者成長。(中國基金報)
創業板個股首入MSCI,千億資金入市A股
中銀國際分析師徐沛東在最新研報中稱,A股市場規模較大,交易品種也較多,所以預計未來納入因子的提升將繼續遵循“小步快走”的模式,而且目前全A估值仍處于歷史中樞下方,有利于納入因子的快速提升。
據國金證券測算,按照A股納入比例提升方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按6.7計算,因此第一步,2019年5月,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提升至10%,同時納入創業板大盤股,帶來的增量資金為1281億元;第二步,2019年8月,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提升至15%,帶來的增量資金約1199億元;第三步,2019年11月,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提升至20%,同時將中盤A股按20%比例納入,帶來的增量資金約2070億元。三步完成帶來的增量資金合計為4550億元,其中被動資金約910億元,主動資金約3640億元。
MSCI亞太研究部主管兼董事總經理謝征儐此前也表示,包括中國大盤A股、中盤A股以及創業板股票在內的所有中國A股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體系后,預計有望給A股帶來合計8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
因而,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納入股票擴容或將在短期提振A股。而從中長期看,除了帶給A股市場增量資金以外,以價值投資、長線投資為代表的海外資金的加速入場,對于A股邁向國際化、進一步開放以及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影響。
徐沛東也持類似看法,稱“納入因子的提升將改善國內金融市場結構”。他從韓國股票的納入歷史來分析,指出中短期納入因子提升對指數有一定拉動作用,但長期看納入MSCI的意義更多表現為,外資持股比例提高、投資者結構優化、市場投資風格改善、促進金融市場有效性的提升等。(中國經營報)
關鍵詞: MSCI主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