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微信官方發布了《關于近期誘導違規及惡意對抗的處理公告》。公告稱,近期,一些網絡平臺通過現金獎勵、虛擬獎品、測試等方式,誘導用戶分享、傳播外鏈內容給好友,嚴重影響朋友圈、群聊等功能的用戶體驗。
不僅如此,公告還指出,部分網絡平臺在違規活動被處理后,甚至通過變換域名、口令等方式進行惡意對抗、多次違規。
公告中,“今日頭條”、 “火山視頻”、“西瓜視頻”、“網易云音樂”、“滴滴出行”、“京東”等APP被點名。其中,頭條系產品占據“半壁江山”,據微信披露,頭條系這些產品存在繞過對抗行為、多種方式反復對抗及違規,變換域名多達72次,且封禁相關域名后,并再次使用文本口令進行對抗。
自2018年上半年那場鬧得沸沸騰騰的“頭騰大戰”之后,今日頭條(現已更名為“字節跳動”)和騰訊兩家的關系就一直十分微妙。微信此次發布的公告,雖然也提到了京東、滴滴出行等騰訊投資的平臺,但與之相比,頭條系產品似乎才是真正的“問題大戶”。
實際上,除了這次多款產品因誘導違規被微信點名外,同屬頭條系的抖音近期也和微信又一次杠上了。
“微信授權”之爭
1月22日深夜,抖音發布聲明稱,當天夜里接到大量用戶反饋,新用戶無法正常以微信授權的方式登錄、使用抖音。
在經過排查后,抖音發現自身并沒有遇到技術故障,遂判斷是由于微信開放平臺提供的登錄服務出現問題而導致這一情況。抖音官方表示,“由于事先沒有接到任何來自微信方面的通知,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微信登錄服務的技術故障,還是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的結果。”
更為重要的是,抖音還稱,“由于和微信之間沒有順暢的溝通渠道,抖音目前無法確定,這一故障是否能夠順利解決,以及,此前使用微信授權方式登錄抖音的賬號,是否也會遭到微信的封禁。”
1月24日,有微信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限制新用戶使用微信登陸抖音,是基于保護用戶體驗及用戶隱私安全的考慮。報道稱,用戶在使用微信登陸抖音后,其微信好友會出現在抖音的“發現好友”頁面。
當天,抖音再次發布聲明,對“復制微信關系鏈”進行了回應。抖音表示,“第三方開發者通過微信開放平臺,申請包括微信授權登錄在內的權限,由來已久。微信登錄授權做得非常慎重,除非微信主動提供,沒有任何一個第三方應用可以通過微信賬戶登錄的方式,獲取微信關系鏈。這是微信開放平臺存在的技術安全前提。”
實際上,在微信限制授權登陸之前,抖音“強大的”好友推薦系統確實引起過一些討論。有多位抖音用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己在抖音APP中確實被推薦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友,包括一些朋友的朋友以及很久沒聯系的人等。
同時,也有媒體稱今日頭條會將微信瀏覽器的cookie回傳至自己的服務器,而抖音中的部分好友推薦便來源于這些緩存數據。
對此,抖音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Cookie是Web中用來標識網頁訪問者的一種行業通用技術解決方案,記錄日志的目的是排查/解決異常問題等。
該人士表示,幾乎所有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包括天天快報、快手、百度等均采取該方案。而抖音短視頻APP和大家一樣,沒有也不會利用相關數據構建好友關系。
1月27日,字節跳動副總裁李亮在微頭條上發文稱,“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壟斷)會損害用戶權益,也會影響行業健康發展。”其列舉了諸多案例來說明壟斷不可行,包括Windows和網景瀏覽器、移動和聯通電信、蘋果和Google等。最后,李亮也將矛頭指向微信,認為其已經具有壟斷地位。
截至1月28日,新的用戶仍然無法使用微信授權登陸抖音。而此前已經授權過微信登陸的老用戶,微信方面稱并不會受到影響,也不會出現歷史數據丟失的問題。
相關法律亟待出臺
在抖音和微信的爭執中,關于微信的關系鏈究竟是否應該開放以及微信是否涉及壟斷,也是外界頗為關注的焦點。
中國互聯網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胡鋼在1月28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圍繞微信和抖音二者之間的孰是孰非,外界其實很難去做判斷,但是透過這件事,可以讓大家意識到,個人信息保護的推進工作亟需提速。
胡鋼指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說所有用戶都是在“裸奔”,所以無論是誰,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出發點一定是應該贊揚的。而個人信息保護往往會涉及到《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一旦有企業具有了市場支配地位造成壟斷,確實會扼殺市場活力。
外界有說法稱,在3Q大戰之后,互聯網領域就不存在壟斷了。但在胡鋼看來,之所以存在這一說法,是因為互聯網相關市場的界定特別復雜,而且企業會刻意把相關市場泛化,所以很多時候,市場環境的對外描述和普通用戶的切身感受是不一致的。
對此,胡鋼認為,所有相關市場的概念都應該回歸事件本源和常識,即真實的市場環境是什么樣子,應該通過普通用戶的認知觀念來進行認定,從而避免相關市場泛化而導致出現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情況。
1月25日,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宣布,將從今年1月至12月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
四部門聯合發布的公告明確表示,APP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時,不得收集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收集個人信息時要以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方式展示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并經個人信息主體自主選擇同意;不以默認、捆綁、停止安裝使用等手段變相強迫用戶授權,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與用戶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胡鋼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的整頓行動,會給目前的個人信息保護現狀帶來很大改進,這實際也能幫助部分企業加快適應歐盟的GPDR,否則一些在歐盟有業務的企業很可能會因此遭到巨額罰款。胡鋼還透露,《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工作已經在進行中,未來像是微信和抖音這樣的糾紛,也將有法可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