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估值體系面臨重構、人工智能加速行業演化的時代背景下,濱利投資董事長、中國價值投資代表人物之一梁濱,以“認知差變現”為核心策略,通過布局光線傳媒、東方財富、海信視像等企業,構建出兼具前瞻性與本土洞察力的價值投資方法論,成為中國價值投資新一代路徑的代表人物。他如何定義“文明貼現率”?又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錨定真實價值?本文為你揭曉這位投資大佬的認知突圍與時代思考。
初見梁濱,你很難將他樸素低調的外表,與中國私募價值投資最具辨識度的實力派聯系在一起。他語調溫和、隨性自然、邏輯清晰,像是一位長期隱于資本浪潮背后的思想型智者。但一旦話題轉向投資,他的眼神立刻變得銳利,語言也充滿節奏——那些他曾深度調研過的企業,從財務結構、產業鏈位置到文化定價能力,他都了然于胸,娓娓道來。語調平穩之下,是結構分明的邏輯與極強的洞察力;語速從容之間,常常夾帶對復雜市場信號的精準拆解。他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剖析趨勢、解構未來——這是一位真正用認知在資本市場中雕刻價值的人。
濱利投資董事長 梁濱
這份深入來自他27年在資本市場的耕耘。作為濱利投資創始人、前上海寶銀創贏運營負責人,梁濱曾打造出2018年朝陽永續北方區收益榜首產品《鳳鳴1號》,在一眾激進投機者中,以穩健致遠的風格贏得尊重。不僅如此,在此后的投資生涯中,從文化資產估值的“沙漠之花8號”光線傳媒戰役,到對東方財富金融科技生態的前瞻布局,再到捕捉海信視像技術躍遷周期的精準卡位,梁濱用一系列實戰案例將價值投資理論體系落地為可驗證的業績路徑。他始終堅持“長期主義”四個字,所主導的多個基金產品實現穿越牛熊、穩定復利,既跑贏了指數,也積累了口碑。在人工智能席卷、產業周期壓縮、信息過載劇烈上升的當下,他以實際操作重構了“價值投資”的新定義。
投資的路徑:以認知為底層,以文明為錨點
“投資的本質,是認知差值的變現。”梁濱說。這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基于新范式的認知模型。每天全球生成的金融數據量已高達2.5EB(相當于250億部高清電影),但真正能被投資人有效利用的信號密度不足0.003%。他指出:“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焦慮’的時代,大多數人并不是缺乏數據,而是無法從紛雜的表象中看出真相。”
因此,梁濱在實踐中構建了自己的一套“認知型價值投資體系”。他提出“動態護城河”——不再以靜態財務指標評估企業價值,而是以企業的“自進化能力”來衡量護城河的持續性;他提出“文明貼現率”——以文化資產穿透力決定長期溢價空間,并用“幸存者紅利”、“跨周期耐性”等概念構建投資安全邊界。
最具代表性的驗證,發生在光線傳媒的投資上。2020年行業寒冬最深處,光線傳媒機構持倉從21%驟降至4.7%,市場一片唱衰,而梁濱卻逆勢布局。在經歷行業出清、內容熵減之后,光線的文化護城河反而更深,單IP開發效率飆升近50%,最終“沙漠之花8號”基金凈值從0.72元飆升至2.2元,實現273.78%的超額收益。“市場看的是PE,我們看的是文明演化的結構性勢能。”他淡然回憶。這一戰役不僅成為價值投資教科書式的范例,更奠定了梁濱價值投資哲學的實戰地位,也讓他在本土價值投資進化路徑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了光線傳媒,梁濱他在多個領域重倉出手,步步為營,留下一連串令人矚目的價值投資戰績。其對東方財富的投資也頗具前瞻性。在金融科技變革初期,他遠早于市場普遍認知,看好其在B+C端生態閉環的構建邏輯,洞察其在C端流量閉環與B端服務鏈條的雙重生態優勢,率先重倉。而海信視像,則體現出他對制造業“技術演化+消費認知”雙輪驅動邏輯的判斷——在家電產業智能化變革初期,當許多基金還停留在傳統白電的ROE思維時,他精準押注海信視像,在Mini LED、AI畫質芯片、自研模組等方面展開產業調研,在其技術紅利尚未釋放時便已布局,捕捉到制造業向智能演化的產業拐點。
“真正的價值,不只藏在報表里,還藏在時間縱深里。”他坦言,這種認知視角的根本驅動力,是對投資哲學本身的再定義——“我們不是在算估值,而是在做文明的定價。”這一系列案例,不僅彰顯出梁濱“穿越雜音、看見本質”的投資定力,也驗證了他所提出的“認知差值變現”理論的實戰威力。無論是穿越周期的文化資產,還是科技躍遷下的制造龍頭,梁濱都以長期主義的姿態,構筑出一條鮮明而清晰的東方價值投資路徑。
認知的力量:從東方智慧到全球價值范式
在梁濱眼中,傳統價值投資方法在面對當下這個技術驅動、文化變遷、地緣震蕩交織的時代,已顯得過于單一與遲鈍。它過度依賴靜態的財務模型和歷史數據,卻忽略了技術躍遷、文化心理與宏觀趨勢之間的深度耦合。在他提出的“東方智慧”投資模型中,價值投資不再只是盈利能力的折現計算,而是一種基于長期主義的“文明投射”行為——以未來為錨點評估今天的企業,以認知判斷替代數字精算,在波動與周期中尋找更高維度的確定性。
這種方法論并不只是紙上談兵。在2022年,他在濱利投資內部確立“認知紅利優先級”機制,重構投研體系,明確投資流程中的信息過濾、產業走訪、估值折現權重,并將AI輔助判斷系統接入研報篩選,構建起以“認知為主軸”的研究驅動路徑。他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基金經理”,更像是一個將“投資+文明+科技”交織的戰略架構師,用跨領域的系統認知,為價值賦予新定義。
梁濱堅定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本土價值投資范式走向全球的黃金窗口。而真正的突破,不來自模仿西方經驗,而是源于對中國式認知系統的深度自信。他提出:“當西方范式在算法內卷中逐漸熵增時,東方智慧正以其獨特的文明負熵之力,重新書寫價值的定義權。”
他也強調,認知不只是屬于機構投資者的武器,每個投資者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要么在一個行業精耕細作,成為真正的專家;要么信任專業,把自己的財富交給值得信賴的長期投資人。”在他看來,長期穩健的財富自由,來自“認知清晰帶來的信任自由”。
“認知,是這個時代最貴的資產。”在訪談的最后,梁濱緩緩地說道。那句話沒有任何煽動情緒,卻像一道穩健的曲線,在劇烈波動的市場圖景中,悄然指向了未來的價值坐標系。(文/羅梅芳)
梁濱簡介:中國私募投資領軍人物,價值投資實踐者、思想者。現任深圳市濱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深耕資本市場逾二十七載,擁有十年私募基金管理實戰經驗,以深厚的宏觀視野、卓越的基本面研究能力和堅定的價值投資理念,贏得業界高度認可,成為國內價值投資標桿性人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